维多利亚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专家观点 | 加强隐私权益保护 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

发布时间:2024-04-05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19
文 | 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 王乐;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孙早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要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个人是创造数据的重要来源主体,大量数据具有个人信息、个人隐私等人格属性。当前数据要素相关制度、技术、立法不完善,隐私泄露事件多发,导致个人不愿共享、流通数据,或提供虚假数据,影响数据价值的释放。平衡数据主体权益保护与数据应用发展,需要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加强数据处理技术保障,完善相关数据要素立法监督,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


完善个人数据基础制度

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要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方面基础制度体系建设,维护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

完善数据产权制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的数据产权“三权分置”方案,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逐步完善数据分级分类确权授权使用,为保护个人数据主体权益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 规范数据流转相关制度。在数据收集环节,切实落实“告知同意”制度,披露数据处理范围、方式和目的,不应涉及非法采购和非法爬取。在数据流通使用环节,要坚持遵循目的限制原则,超越数据使用目的时,要主动追加知情通知和告知同意,保证使用数据目的兼容。在数据监管环节,鼓励数字行业和主管机关共同协商、监管数据安全,强化分行业和跨行业协同监管,建立数字行业自律组织,出台数字行业数据管理协议,施压企业数据安全管理责任。 健全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开展“数据财政”试点工作,探索收益分配与再分配制度,推动数据要素收益向数据价值创造者倾斜。同时,要防止资本在数据领域无序扩张形成垄断,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


加强个人数据处理技术保障

个人数据承载着人格尊严,包含生物识别信息、医疗健康、消费记录、行踪轨迹等个人信息,要审慎对待原始数据的流转交易行为,强化数字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兼顾个人隐私保护和个人数据利用。

一方面,推动数据匿名化处理。数据匿名化处理是通过差分隐私、同态加密等隐私计算技术,以及字符屏蔽、假名化等数据脱敏技术,消除或加密身份信息和敏感信息,实现个人数据的高效流通和价值释放。要结合匿名化技术的迭代创新,持续更新个人数据匿名化标准,严守相关技术的合规底线,定期开展个人数据隐私风险评估,建立数据泄露责任追究机制,及时调整数据匿名化处理策略。 另一方面,防范化解再识别风险。数据匿名化技术易存在处理不彻底情况,容易发生“技术围猎”,凭借数据链接和数据结构对匿名化数据进行算法关联,恢复个人信息的身份可识别性,增加数据流通使用的安全隐患。防范化解再识别风险,要坚持“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可算不可识”原则,采用审批流程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管理,以登记访问的方式约束数据使用权限,对高度敏感数据进行二次加密处理。还可以采用“揭榜挂帅”方式,引导有能力的企业和科研机构突破匿名化、安全测试等关键技术。一旦发生匿名化数据的再识别,数据流转应立即中止,数据处理者应履行安全管理、主动告知等义务,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保障个人数据主体的基本权益。


推进个人数据领域立法

当前,在数据法律制度方面,我国已出台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初步建立数据领域法律框架。同时,个人数据法律制度建设仍面临问题,需要将大量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合规指引等上升为法律,以法治方式治理数据要素市场,实现个人数据安全高效流通。

数据处理技术法治化。数据处理技术平衡了个人隐私安全和个人数据利用,通过访问控制技术、匿名化处理技术、可识别风险防范技术等方法,化解数据风险。对数据处理技术进行立法,要明确技术路径的尺度、标准、流程和范围,通过法律路径解决技术风险。 推动数据跨境流通领域立法。要从国家安全角度,对跨境流通的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完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制度,持续跟踪跨境数据,强化数据跨境流通规则,可参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规定》等,推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完善数据领域反垄断规则。数据易聚集、难确权的特性,以及数字技术的网络效应,造成了数据领域的垄断问题,损害个人数据主体利益,阻碍数据价值充分释放。有必要在反垄断法中明确数据垄断标准,完善相关具体反垄断规则,助推数据开放和共享,维护数据要素市场公平,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个人数据是数据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技术、立法三管齐下,协同保护个人数据权益,有助于对数据有序利用起到一定的“松绑”作用,促进数据的优质供给和高效利用。贯彻落实“数据二十条”精神,做优、做强、做大数字经济,加强数据领域法治建设,强化个人隐私保护,维护个人数据安全,能更好统筹个人数据安全保障与流通效率,更好激发数据要素市场活力,促进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

(来源:光明日报)

专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 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 为新时代“网络原住民”营造更美好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4-04-09   来源:中国信息安全  浏览次数:9
文 |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毕姗 高泳锦在 21 世纪的信息时代,数字技术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新时代的“网络原住民”,青少年们正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世界中,数字素养已成为他们必备的核心能力。如何提升青少年的数字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我校实际开展的工作,探讨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为青少年们营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一、互联网普及与青少年网络素养良莠不齐的新挑战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越来越多。作为“网络原住民”,青少年已成为网络世界的重要参与者,网络也已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领域。同时,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学校教育带来了难度,青少年的网络行为也呈现出新特点。在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中,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和法律意识尚待提高,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近年来,国内外青少年网络犯罪和网络侵害事件时有发生,各种网络沉迷现象和问题不容忽视。比如,有的学生过度使用网络,沉迷于游戏、社交媒体或其他在线活动,无法自拔;有的学生严重依赖网上交友,产生一定社交障碍,成为网络中的“社牛”,现实生活中的“社恐”;有的学生缺乏网络安全意识,轻信网友,随意加入扩列群,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有的学生在微信群或朋友圈肆意发言,攻击他人;有的学生接触不良网页、模仿网红主播发布不当视频,被他人转发传播等等。

在现有网络监管机制下,面对日趋凸显的青少年涉网问题,加强青少年数字素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知识,明确网络使用的规范和责任,提升青少年的数字素养变得尤为重要,也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华夏第一班——宏志班”发源地的北京市广渠门中学(以下简称“广渠门中学”),一直秉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面对网络时代出现的青少年教育培养的新课题,我们在学校法治教育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思考,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探索更适宜新时期发展要求的教育目标,以期提升网络时代青少年数字素养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与实效性,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学校数字素养建设双轨并重

(一)充分认识数字素养教育重要性,将其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数字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培养青少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如何正确地获取、评估和分享网络信息,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网络风险的伤害,以及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和创造等等。提升青少年的数字素养,将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网络世界中的各种挑战,能更好地分辨信息的真伪,避免受到网络欺诈的伤害;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推动他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提升和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些素养的提高,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更为社会的未来创造可能性。此外,通过加强学生的数字素养教育,也有助于推进学校依法治校工作。基于以上诸方面的重要意义,广渠门中学将数字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积极推动青少年数字素养的提升。 (二)依据学生数字素养现状调查结果确定教育目标2023 年,广渠门中学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青少年网络素养测评平台”,对学生数字素养的现状展开调研(详见图 1)。通过对学校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共计 2053 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初步了解了大部分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主要包括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网络安全认知和行为、网络道德认知和行为等六个方面。
参照《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绿皮书(2022)》的相关指标,广渠门中学在此次调查中,学生网络素养平均得分为 3.76 分(满分 5 分),略高于及格线,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中,网络安全认知和行为的平均得分最高(4.34),网络印象管理的平均得分最低(3.34)。依据学校学生数字素养现状调查结果,学校明确了将保护权益、预防犯罪、提升素养,进而推进依法治校作为学校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目标。 (三)宣传教育为先,学生主动参与,紧密家校合作,拓展社会资源在充分调研和确定目标的基础上,数字素养教育覆盖教育多层面内容,需要采取多样教育方式,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的生活,实现网络时代的新飞跃。 一是倡导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以宣传教育为先。青少年自身要养成上网的良好习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是前提。广渠门中学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制定规章制度等措施,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从源头上减少不良网络行为的发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如在网课期间,学校面向全校征集“网课公约”,学生们通过诙谐幽默的漫画形式,自定义了网络使用的要求。 二是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鼓励学生参与为重。校团委动员广大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将先进性和担当精神延伸到网上,组建了学生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深入推进青少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倡导争当“中国好网民”,在网上积极发出“青年好声音”,主动弘扬正能量,自觉抵制负能量,在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中努力发挥生力军作用。对参与此项目的志愿者,在“志愿北京”平台上记录工时,并定期评选表彰“优秀网络文明志愿者”。 三是紧密家校合作,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在孩子的网络素养和法律意识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与家长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定期沟通学生在网络使用方面的表现,关注孩子在网络上的行为,了解学生的合理诉求,为不同学段的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如初中各年级长期坚持的时间管理亲子打卡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时间管理公约,明确网络使用的时间、内容、方式等,促使家校积极配合,共同监督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共同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健康地使用网络。 四是强化社会参与,拓展校外师资力量,为学生筑起坚实的网络法治屏障。网络安全是数字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积极拓展家长资源、社会资源,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开展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活动。学校通过邀请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开展网络法治系列讲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法制和安全的教育,预防网络欺凌、网络犯罪,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素养,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网络挑战。2023 年 12 月 4 日,广渠门中学正式挂牌成为北京互联网法院在全市建设的首家“青少年网络法治素养教育基地校”,聘请网络教育法治副校长。通过资源共享、联动配合等方式,围绕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活动展开创新实践,携手探索形式多样、效果良好的校园法治教育新模式。


三、构建青少年数字素养教育长效机制

近年来,通过宣传教育为先、学生志愿参与、紧密家校合作、社会资源联合等多措并举、合力共建,广渠门中学在网络法治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依法治校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 2023 年,广渠门中学举办了 5 场全校性的网络法治教育专场讲座,吸引了 9200 余名师生参与;年级或班级召开了主题班会、微班会 50 余次,辐射到了 3200 名学生;学校还组织了 4 次相关主题家庭教育讲座,共有 700 余名家长参与时间管理亲子打卡;参与网络文明志愿者活动学生近百人。除此之外,广渠门中学还先后与北京市高级法院审监庭、北京市一中院、北京互联网法院签署长期合作协议,本着“合力共为、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法宣共推”的原则,充分发挥法院资源优势,深化协作,进一步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矫治未成年人犯罪,推进广渠门中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常态化、规模化、特色化、实效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同学们在参与网络法治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绘制网络公约、参与网络文明志愿者活动、聆听网络法治讲座、开展模拟法庭等,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网络素养,也增强了法律意识。许多同学表示,今后将自觉抵制给游戏充值、网络打赏等行为,同时还会注意保护个人信息,谨慎结交网友。同学们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树立起网络安全意识,承担起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责任。他们承诺要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拥护者、宣传者和践行者,为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证明,广渠门中学在深入调研、明确目标、分重点有序推进、家校社会合作的基础上,开展这项工作,不仅为保护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了积极探索,同时也推动了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和校园法治建设并收到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字素养,科学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携手北京互联网法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精心设计了面向全校的数字素养课程。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媒介与信息素养、网络时间管理、个人信息保护以及预防网络欺诈等。课程形式多样,通过讲座、微视频、模拟演练、实地考察和课题研究等,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度。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将真正掌握相关技能,成为高素质的“网络原住民”。作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广渠门中学始终奔跑在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前列,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瞻性教育需求为导向,积极适应教育供给新变化。在未来的工作中,广渠门中学将始终保持对青少年学生网络保护工作的热情和执着,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通过深化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途径、加强家校合作、强化社会参与等措施,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更多的力量,推动学校依法治校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我们也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学生网络保护工作,各司其职、多头发力,共同为青少年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本文刊登于《中国信息安全》杂志2024年第1期)

Baidu
sogou